设首页 | 加收藏 | 回首页 | 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品牌活动 > 人力资源 > 绵阳市2016年上半年就业形势分析

绵阳市2016年上半年就业形势分析

发布时间:2016-08-01来源:绵阳政务网绵阳企业网字号:
 

今年以来,虽然经济发展出现积极信号,但是在供给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期的大背景下,就业形势在保持总体稳定情况下,压力在逐步增大。
    一、经济发展的积极信号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奠定基础
    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7.43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与上季度持平,较去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增速环比加快0.5个百分点,同比降低1个百分点(见图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1%,增速环比降低0.8个百分点,同比上涨9.4个百分点(见图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分别增长12.6%、1.9%,增速环比同比均基本持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IPI)分别增长-5.1%、-4.8%,增速环比均基本持平,同比IPI的下降幅度较大,PPI变化不大。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对比图(图一)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比图(图二)

    主要经济指标中虽然国民生产总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出现下行,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了持续上升的势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保持了稳定,保持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有两项都表现出较好信号,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的创业带动就业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对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奠定了基础。 
     二、就业局势总体稳定的情况下就业压力有增大的迹象
    今年来,就业局势总体稳定,但受供给侧改革、化解落后产能、产业升级等影响,城镇登记失业率突破4%,达到4.16%,就业压力有明显增大迹象,主要表现如下:
    (一)城镇新增就业、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人数均较去年同期减少。
    截至6月底,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798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6357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882人,分别较去年同期减少-3.97%、-11.49%、-0.07%(见图三)。

城镇新增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对比图(图三)

    (二)失业动态监测企业岗位出现持续减少,同比减幅出现逐渐扩大的迹象。
    截至6月,全市104家监测企业,在岗职工总数为85049人, 比上月(调查期)岗位总数减少488人,减幅为0.57%。比去年同期减少6834人,减幅为7.43%(见图四),从2015年8月以来,出现连续10个月减少(2月份显示小幅增长是因为攀长钢减员人数未填报);4-6月同比减幅出现增大的迹象。

失业动态监测企业岗位变化对比图(图四)

    (三)园区企业用工监测显示部分企业生存困难,有极小数量企业难以维持经营。
    6月园区监测企业共计482户,提供总岗位32230个,其中本月新增岗位536个,减少岗位334个。由于样本变化,无法进行总量对比,但对比半年来监测样本企业,约有30户左右企业难以维持正常经营,显示经济下行对就业造成的压力有逐步增强的迹象。 
    (四)被动失业人数逐步增加,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大幅增长,显示企业吸纳就业能力有所减弱。
    截至6月,全市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0335人,比去年同期增加6063人,比去年末增加5154人(见图五)。半年来,全市登记失业10520人,其中就业转失业人数9605人,分别较去年同期的3672人、3149人增加6848人、6456人(见图六)。登记失业人数、就业转失业人数、领取失业金人数同比都出现大幅度增长,显示企业吸纳就业能力有所减弱,对劳动力需求有所降低。

领取失业金人数对比图(图五)

登记失业和就业转失业对比图(图六)

    (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出现缩小,增加了市内劳动力供给,加大了就业压力。
    二季度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总量150.89万人,比一季度的153.3万人减少24067人,其中省内就业减少4844人,省外就业减少18595人;比去年同期减少11493人,其中省外就业减少24065人。省外转移和转移就业总量的减小,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空间变小,增大了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压力。 
    三、就业形势研判
    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了全市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但受经济下行压力、供给侧改革、化解落后产能、产业结构升级等影响,就业压力逐步增大,个别问题比较突出。
    (一)就业总量矛盾更加突出。上半年,全市省外务工回流45604人,其中20706人被第一产业吸纳,24898人需要二三产业吸纳,全年新成长劳动力约4.1万人,半年按照2万人计算,市内新增劳动力供给总量达到4.5万人,而上半年新就业人数仅34122人,供给比需求多1万人。而2015年末的登记失业人数还未计算进劳动力供给,显示劳动力供需总量矛盾更加突出。
    (二)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劳动者年龄和需求矛盾、人才需求和供给矛盾两个方面。上半年人力资源市场求人倍率为1.2,其中单位负责人需求739人,求职人数仅485人,求人倍率1.52,高于平均求人倍率0.32个点;而办事人员需要人数6480人,求职人员5514人,求人倍率为1.17,低于平均求人倍率0.03个点。年龄25-44岁的需要人数33659人,求职23229人,求人倍率1.45,高于平均求人倍率0.25个点(见图七);而16-24岁和45岁以上需要人数11961人,求职人数16066人,求人倍率0.74,低于平均求人倍率0.46个点(见图八)。显示高技能人才和青壮年劳动力供应不足,而一般劳动者和年龄偏大或偏小的劳动者供给过剩,形成结构性矛盾。

人才需求和供给矛盾图(图七)

劳动者年龄和需求矛盾图(图八)

    (三)重点群体就业更加困难。一是高校毕业生就业。2016年预计全市接收高校毕业生报到约1.45万人,根据目前已报到人员初次就业率为66%,测算约有5000人可能无法实现初次就业。7月15日,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上纬创资通、捷普科技、长虹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及市内外254家企业提供电子、制造、卫生、教育、金融、保险、管理,以及计算机软件、手机APP应用软件开发等5237个岗位,高校毕业生供需矛盾存在一定矛盾。二是就业援助对象就业。全市进入信息系统就业援助对象70757人,实现就业59090人,实现就业人数占总数83.5%,其中灵活就业人员48044人,占实现就业人数的81.3%。显示就业援助对象失业率比登记失业率高4倍左右,且就业质量不高,多是不稳定就业。三是被征地农民就业。全市有被征地农民217796人,未实现就业18230人,失业率达到8.37%,比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高一倍;实现就业的人员就业质量不高,灵活就业和自主就业占比较高。四是就业扶贫压力较大。全市目前建卡立档未脱贫贫困劳动力约5.9万人中,已转移就业约2.3万人,在家务农约3.6万人。这些人大多缺乏劳动技能、文化程度不高,且一部分人身体健康状况不佳或需要照顾家人,就业难度非常大。
    (四)化解落后产能增加了当前就业压力。钢铁、水泥、采掘、石油、建筑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去库存,导致企业经营困难,企业减员。上半年攀长钢人力资源改革,减员4500多人,攀长钢下属集体企业停产、半停产32家,涉及下岗失业人员1126人。行业内其他企业也采取了不同程度的裁员和稳岗措施,直接增大了全市就业压力。
    (五)产业升级对就业需求形成一定影响。产业升级加速了企业智能制造步伐,技术替代的速度加快,造成同一产能员工需求急剧减少。年初走访调研了5个企业,都采用了不同程度的技术替代和流程优化,减少了员工使用量,这个趋势,将对就业增长带来压力。
    (六)第三产业成为就业增长主渠道。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投资419.59亿元,增长14.8%,比去年同期增速高13.2%,带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拉动就业效果明显。人力资源市场用工需求总量第三产业排在首位,超过需求总人数的六成,达到67%,比去年同期增长7个百分点(见图九)。

三次产业岗位需求图(图九)

    (七)创业对就业的拉动效应逐步显现。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鼓励高校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积极创业,通过创业促进就业,创业对就业增长的拉动效益逐步显现。今年上半年298个高校毕业生创业实体共吸纳就业1703人;返乡创业农民工创办企业217个,吸纳8557人就业。一个创业实体基本上可以增加约5个工作岗位,拉动就业效应非常明显。
    (八)外部经济变化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大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压力。从一、二季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看,部分农村劳动力春节后外出务工,但由于外部经济变化,就业空间不足,只能回流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截至6月,省外务工人员回流4.56万人,实现二、三产业就业2.36万人,约有48.2%的人需要在第一产业就业,形成隐形失业,其增大了就近就地就业压力。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及措施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度重视,各个部门齐心协力、密切配合,从大局出发,共同确保就业大局稳定。
    一是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发挥好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积极加大投资软环境建设,破除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障碍,推动民间投资增长,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积极优化融资环境,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度,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二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以就业为主向就业与创业相结合。整合各项创业扶持资金,加大创业支持力度,全面发挥科技城成为“1+5+2”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员,执行中关村政策和自主创新“新四条”的优势。建立完善高校毕业生创业示范园、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园、高新技术创业示范园、创客俱乐部等创业载体。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引领计划,鼓励高校毕业生、科研人员、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创业,大力推进创业促进就业工作。
    三是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岗位。通过推进“营改增”减轻企业税负;优化社会保险项目,降低企业社会保险增收比例,减轻企业用工成本;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补贴,鼓励企业稳定就业岗位。 
    四是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和职业培训力度,推动以体力型劳动就业为主向智力型和技能型劳动就业为主转变。加快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制度建设,完善政策和措施,探索建立适合产业发展需求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调动劳动者、用人单位、培训机构三方的积极性,以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的需求为导向,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种力量参与劳动力素质提升培训,改善劳动力供给结构,满足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的需求。
    五是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条件引导市场增加就业岗位。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完善有利于扩大就业的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加大对灵活就业等非正规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政策支持;突出重点对象,采取措施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引导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同时,进一步搭建好服务平台,做好公共就业服务,落实好相关就业创业政策。  


 

绵阳企业网

 (编辑:浪子) 


分享到: 更多
  

热点图文

  • 好乐商务网与智乐享微运营师商学
  • 绵阳市2016年上半年就业形势分析
  • 绵阳市“民营企业招聘周”专场招
  • 市就业局副局长陈祖新一行到北川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商业合作 | 广告合作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2011-2015 绵阳企业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6020961号-2

    绵阳企业网 永久域名:www.8160816.com 联系电话:0816-2389618 腾讯QQ:982532733 手机:18780320066

    绵阳企业网部分资料来自相关合作方及互联网,版权所有请勿复制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