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首页 | 加收藏 | 回首页 | 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新闻资讯 > 宏观经济 > 积极财政发力重点领域 中小企业成促就业保民生主力

积极财政发力重点领域 中小企业成促就业保民生主力

发布时间:2011-12-20来源:上海政券报佚名字号:
 

2012年宏观经济将呈现哪些新看点?如火如荼的税收改革将如何继续推进?下一步将如何提高居民收入以提振消费?面临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日益突出的收入分配矛盾,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未来积极财政政策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同时,将凸显重点领域发力的布局,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此外,在提高居民收入方面,财政政策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未来应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援力度以创造就业和保障民生。


积极财政政策    重点推动结构转型


记者:您认为,明年在宏观调控方面应该如何保增长?


贾康:在保持经济较快稳定增长方面,虽然还没有人能做出精确的数量模型论证,但我们在综合部门工作讨论中和在这些年的研究中,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种基本的共识:现阶段,我国GDP增长速度应在7%以上,最近十余年实际上也是掌握在7%—8%这个区间内。


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的政策上是把保七作为底线,而上一轮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保底的底线则是划在力求保八。考虑到中国目前整个经济增长还难以迅速摆脱粗放的特征,这样一种保增长的考虑在金融危机冲击之下当然是一种必要选择,如果一旦GDP增长速度降到7%以下,失业压力就会变得非常突出,社会矛盾也会随之而来进而影响整体大局。


在目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与稳健货币政策搭配的积极财政政策框架,仍需维持一段时间不作大变动,“二次探底”毕竟还未成为确定性事件,继续维持两大宏观政策“一紧一松”的搭配,有利于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抑制通胀,同时又提防外部突发大的冲击而造成“政策叠加”的超调。


记者: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财政政策应该如何调结构?


贾康:长远考虑,扩张性财政刺激政策不可能成为常态。在我国经济相对高涨期间,只要我们能有较大把握可以避免被二次探底拉回低迷状态,财政政策必然回归稳健。未来中期的宏观政策走向,还是应当促进我国经济由政策刺激向自然增长的有序转变,这将有利于减少政策刺激中的过多行政干预和政府万能幻觉,使市场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基础作用,从而以优胜劣汰来淘汰落后、过剩产能,更好地实现结构优化与效益提升。


政府应该比较低调、徐缓地降低政策扩张力度,到了一定的火候,再对社会公开宣布新政策框架。在当下的过渡时期,积极财政政策更应区别对待,凸显其优化结构的功能,以增加有效供给,助益大局。今年9000亿元预算赤字安排,将主要是为4万亿元政府投资项目提供必要的后续资金支持,即为新医改、保障房建设等重大民生事项提供有力的财力投入,缓解水利、中心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等基础设施瓶颈的制约,继续在“三农”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方面发挥功能,提供了可优化全局结构的有效供给。


记者:明年在调结构方面,财政政策将有哪些具体举措?


贾康:明年,积极财政政策将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此外还急需探索、改进财税手段,促进企业研发和技术升级。此外,为了实质性地推动调结构,必须破除既得利益的阻碍,深化改革。比如在主体能源领域,困扰我国多年的煤电价格不能理顺的问题,已使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严重扭曲,不改变这种状态,优化经济结构也将流于空谈。因此在今年四季度前后,物价上涨压力回落,我们便应抓住有利的时间窗口,推动资源税改革,进一步扩大其覆盖面,由原油、天然气扩大到煤炭等重要资源品种,并借势理顺煤电比价关系和资源能源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推进电力全行业配套改革。


促就业保民生   中小企业大有可为


记者:您如何看待目前的收入分配形势?


贾康:民生福利的改进,往往滞后于较普遍的期待,公民意识、纳税人意识的增长,又带来越来越强烈的公众知情、参与、监督的民主化、法制化诉求。但是,中国还应该提防南美出现过的“民粹主义基础上的福利赶超”。


在网上这么说肯定会引来一片骂声,但做理性的讨论,我们必须注意到:如果整个综合国力的提升,不能得到机制转换的支撑,如果结构优化、节能降耗和有效供给方面无法充分提升,这种“福利赶超”误区对我们会有很大的伤害。


一味讲眼前利益而解决福利问题,所带来的就将是滞胀:一方面工资在增长,物价在推升,另一方面活力和效益跟不上,经济就会停滞下来,最后“福利赶超”也要从云端跌落。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学术界对它还真有些缩手缩脚。这个道理,若说得太直白,确实不便去大力宣传,但我觉得在学术讨论中,应该力求把它推到政策合理组合的理性框架里。


记者:如何改善目前的收入分配状况,特别是在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方面,未来财政应推动哪些工作保障民生、扩大消费?


贾康:短期内的一些事情,如以政策刺激、扩张措施“保增长”还是比较好做的,而化解既得利益障碍,实质性地调结构、促改革、转变发展方式,从而在中长期真正“惠民生”,则相当艰难;动用现有资源一次性地增加“民生实惠”,较容易,而消减深层制约、调动多方潜力来可持续、有公正性和公信力地构建和谐社会,相当困难。


现在政府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及时、适度地提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低保现在已经做到城镇区域应保尽保,农村正在比照城镇应保尽保的原则加快推进。提高这部分人的低保标准,使最低收入阶层在价格变动之后实际生活水平不下降。此外,今年全国各地已经普遍提高了一轮最低工资标准,我认为明年根据具体情况,还有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空间。


记者:在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出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您认为今后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政府还有哪些可作为的空间?


贾康:2012年,中小企业也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发力对象。全国以千万来计量的市场主体中最主要的都是中小企业,为国民经济提供了50%—60%的税收、60%—70%的GDP和80%—90%的就业,就业问题上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贡献是最大的。明年对于中小企业要进一步推出各种税收优惠以及清理各项繁杂收费,支持其发展。


此外,现在对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仅靠银行货币手段的支援是不行的,需要财政和金融的配套方案。未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应积极推动政策性资金市场化运作的创新机制的探索开拓,让经济实体通过政策性银行和金融机构得到可持续的财政资金支持。相关财政资金也应上升为追求综合和长远社会效益的目标,同时将这些资金的运用与市场对接,形成良好机制,以财政资金拉动信贷资金的乘数效应。未来可在公众资金里做出政策融资支持,并且安排在预算里。


在地方层面上,一些信用担保机构一旦表明自己有政府背景,很多主体都认为有财政后盾就应该把风险都担起来。但现在公共财政讲求绩效,不管是公共财政支出还是用于给中小企业贴息,都要对公众说清楚绩效如何。过去财政部门的年度考核中往往要看一年中有多少资金用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但在财政资金用出去的过程中往往规范性很低。未来我们将采取多种方式,抑制中间设租和寻租行为,发展专家集体决策制度和内外部的多重审计监督,使财政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在部门内部要相对独立、各行其道、形成制衡。

 

绵阳企业网

 (编辑:admin) 


分享到: 更多
  

热点图文

  • 智慧城市与总部经济规划发展的政
  • 苗圩: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杨学宁带队调研智能终端产业园
  • 高新区组织“乡村振兴”考察团赴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商业合作 | 广告合作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2011-2015 绵阳企业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6020961号-2

    绵阳企业网 永久域名:www.8160816.com 联系电话:0816-2389618 腾讯QQ:982532733 手机:18780320066

    绵阳企业网部分资料来自相关合作方及互联网,版权所有请勿复制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