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首页 | 加收藏 | 回首页 | 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新闻资讯 > 时政新闻 > 平武:倾力创造“绿色财富”

平武:倾力创造“绿色财富”

发布时间:2012-03-15来源:绵阳企业网佚名字号:
 

在川西北边缘,平武,森林蔚然成海。为国家提供了上百万立方米木材,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贡献力量。


    平武林业人,与时俱进,正呵护大自然,创造绿色财富。


    “十一五”时期,是平武林业建设成就最辉煌、影响最深远的五年,是林业定位最全面、亮点最突出的五年,是林业改革最深入、参与最广泛的五年,是兴林政策最密集、助农增收最显著的五年,也是各级党政最重视、社会最关注的五年。


    五年间,平武森林资源总量逐年递增,林业建设新格局逐步形成,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十一五”期间,平武累计完成营造林39.5万亩,新增森林面积近93.74万亩、森林蓄积3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4.14%;培育现代林业产业基地7.76万亩,实现林业总产值16.1亿元、农民林业人均纯收入5819元。


    天保工程 再造青山绿水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平武林业部门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次生灾害,林区没有疫病疫情出现。灾后恢复重建有序推进,及时开展灾情损失评估,及时编制上报《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态修复规划》。全力抓好项目开工、建设进度、工程质量和资金监管,灾区生态修复有序有效推进,累计完成投资2.99亿元,恢复林草植被22.0614万亩、大熊猫栖息地10.5万亩、林木种苗基地250亩,修复林区水电路通讯线路151.064公里、各类房屋30.8万平方米,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年重建任务已完成。灾区林业发展逐步恢复。在推进灾后重建工作的同时,认真抓好林业生产恢复发展,科学编制灾区林业发展和易灾地区生态环境治理规划,着力推进林业产业恢复,灾区生态旅游、产业基地建设、林产品加工等林业产业得到恢复性发展。


    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部”的战略口号,这给西部的生态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作为长江重要支流的涪江流域和地处九寨环线的平武在这项使命光荣、任务艰巨的政治任务面前态度坚决,县委、县政府把“天保工程”视为第一位的政治责任,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认真抓好“天保工程”的实施。


    为切实加强对“天保工程”的组织领导,该县从上到下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并成立了专职“天保”办公室,形成了行政一把手亲自抓“天保”的运行机制。


    采取出动宣传车、书写标语、发放宣传手册、制作广告牌、举办专题讲座、在电视上开辟“天保工程”宣传专栏和专题等形式,加大天然林的保护宣传,为“天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为切实强化对森林资源的管护,该县采取国家、集体、个人“三位一体”的形式,搞好天然林保护。县政府与林业局、林业局与林场、林场与管护人员层层签订管护责任书,并制定了严格的管护、奖罚制度。


    自工程实施以来,平武县先后从各大林业企业中转移543人从事营林生产,361人从事森林保护。全县先后有上百名个体户或承包或购买或租赁集体荒山荒坡、疏林地近100万亩。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10年来,全县共营造生态公益林79.18万亩,人工促进天然林更新5.54万亩,封山育林48.19万亩,森林管护657.72万亩,全县生态恶化的现象得到控制,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4%以上。山变绿了,水变清了,一些多年不见的野生动物又在林区频频出现。


    天保工程的实施,既是恢复森林生态植被的过程,又是林业工人转变观念,重新择业过上新生活的过程。


    龙门山林场北山分场除安排部分职工常年育林、护林外,他们还立足地处城郊的优势,安排部分职工种植花卉,满足县城机关、居民美化环境所需,除此之外,他们还在交通要道处安排部分职工开餐馆、办商店,为过往游客服务,一个几十人的分场,职工重新择业搞得红红火火。


    在平武各林业企业,记者发现原来木材生产的“老大”地位正被林下种植、养殖、旅游等绿色产业所取代,成了天保工程实施10年来林区最靓丽的风景。


    地处大山深处的高庄林场,天保工程实施以来,该场积极寻求新产业。他们邀请市中医药研究所主任技师李梁同志作天麻顾问,在林下种植人工天麻,收入颇丰;在平武山地中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指导下,他们又在林下发展草本药材,规模越做越大,效益也越来越好。


    王朗白马景区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地客商投资开发生态旅游。通过投资,编制完成了《王朗白马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提升和完善了景区基础设施,极大改善了景区可进入性,增强了景区服务功能,提升了景区品质。通过有效整合王朗生态景观资源和白马民族文化资源,形成了以“神秘王朗”为主体,以“千年白马民俗特色风情”为支撑,以“高山湖泊”为亮点的多维空间立体生态旅游模式。按照绿色环球21国际生态旅游标准,推出了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深山探险、徒步旅游等一系列高端生态旅游产品。


    雪宝顶保护区虎牙生态旅游区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形成以千里岷山第一峰雪宝顶为品牌、以雪山瀑群和亚高山生态景观为特色,以藏羌生活原境为文化内涵的多样化生态体验和生态度假旅游区。


    宽坝林场度假休闲旅游区则依托宽坝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良好的气候条件,依靠当地丰富的农副土特产品和人力资源,由民间投资建成融度假、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退耕还林 造福山区农民


    “退绿了山头,退清了河流,退富了群众!”这是平武干部群众对与之同时实施的另一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的一句十分形象的评价。“以粮食换生态,减少水土流失”,是国家启动这项工程的初衷!


    按照生态优先,重点突出的原则,在启动这项工程中,县上决策者高瞻远瞩,将工程建设重点首先安排在涪江及支流沿岸等生态脆弱地区,把任务优先安排在九环线25度以上的坡薄地,对山区的“大字报”率先进行治理。广大农民识大体、顾大局,将坡度25度以上的坡薄地退耕还林。开始退耕时,当地部分村民想不通,该县则采取干部包村包户包地块,想办法、添措施,让老百姓从“要我退”变为“我要退”。


    同时,把退耕还(草)与小流域治理、农田基本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后续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严把规划设计关、种苗供应关、整地栽植关、保苗管护关、补植补造关,退耕还林硕果累累。全县退耕还林12.3万亩,荒山造林11.65万亩。国家为该县安排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22561万元,现金补助2014万元,种苗补助1213万元,退耕农户户均收入9000元,同种植粮食作物相比,户均增收5800元,人均增收1240元。


    该县结合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实施,因地制宜发展后续产业,新发展蚕桑基地25000亩,蚕桑基地达到11万亩;新发展核桃基地59643亩,统防统治48000亩,核桃基地达到12万亩,产核桃1680吨;新建药材基地5.2万亩,药材基地达到13.5万亩;新发展反季节蔬菜基地9000亩,蔬菜基地达到4.15万亩,年产蔬菜3万多吨;新发展茶叶基地10.8万亩,各地呈现出了林竹纸、林果药、林茶桑以及林经间作、种养结合,互利共生后续产业,让广大农民初步尝到了退耕还林的甜头。


    响岩镇清水村立足地处“武都水库”尾水区的区位优势,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发展以桃子为主的农业观光示范区,现在全村桃园面积发展到3000多亩。年桃子产量达到160万斤,全村桃子销售收入达到210万元,全村销售收入达3万元的有16户,过2万元的有21户,超1万元的有30户,仅此一项人均收入增加1300多元。清水村也被省农工委列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省工商局列为“无公害清水蜜桃农业标准化示范村”,市级“清水蜜桃专业合作社”。


    改善生态环境 建野生动物乐园


    平武素有“动植物王国”的美誉,境内野生动植物多在1400种,其中以大熊猫、金丝猴为代表的国家一级珍稀保护动物就有6种,黑熊、锦鸡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9种,还生长着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银杏、红豆杉、兰科植物等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百余种,这里茂密的森林资源和温和的气候条件为这些珍稀瑰宝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存环境,成为野生动植物栖息的理想“乐园”。


    为切实保护好这些珍稀瑰宝,县上专门成立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制定出保护野生动物专项整顿方案,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通知》和《关于严禁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的通告》,广泛开展了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标语、宣传栏、宣传车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大意义和有关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全民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县林业局定期不定期对市场、餐馆、养殖户进行突击检查,实行野生动植物案件举报有奖机制,严肃查处破坏野生动植物及制品的任何案件,各级层层落实野生动植物保护责任,在各乡镇建立了野生动植物保护站,聘请村管护人员400余名,层层签订责任书、管护合同。并组织广大群众定期清山查套,从源头上制止狩猎、偷猎和安置猎夹、猎套、千斤闸等违法活动和行为。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意识和行为已蔚然成风。


    而一份由中科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研究员率领的“中英联合研究小组”一项课题研究结果,更是很好地印证了平武这些年生态的改善与在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所取得的不凡成就。这项历时两年对位于平武境内的王朗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研究表明,从1998年以来,这里的大熊猫数量在10年间就增加了30多只。在研究中,魏辅文研究员和他的课题组仔细地搜索了王朗保护区的每一条河沟,再用DNA方法普查王朗野生大熊猫数目,找到了相关的分子生物学证据,最终确定在这里生存的大熊猫达到了66只,比1998年国家第三次大熊猫普查时的27只增加1.4倍。而面对这一喜人的结果,这些严谨的科学家们也不由得为平武这些年的生态建设与野生动植物保护成果而翘首称道。


    林业改革 增强发展活力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被称为中国“第三次土改”,是“十一五”期间林业工作的重头戏,也是挖掘林业发展潜力、激活林业发展活力的有效手段。


    改革的意义在于更好地发展,而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群众谋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战略举措,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现代林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林改目标,改变了由于“指山为界”、证地不符等情况,彻底解决产权不明晰、经营机制不灵活、权责利不统一等制约林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为现代林业发展扫清道路。


    平武积极推进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加快建立林木采伐管理、林地林木流转、林权抵押贷款、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性森林保险等配套改革制度,促进全县集体林业良性发展,25乡镇完成了以明晰产权为主的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已确权面积386.72万亩,占集体林面积的90%以上;颁发林权证4.56万本,颁发股权证1.1万本,发证率分别达到96.2%和94.2%,受益农户达到5.8万户。“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调动了广大林农造林护林积极性,增强了林业发展的活力。


    平武林业人,正用心血和汗水、勤劳和智慧,谱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五彩画卷。

 

绵阳企业网

 (编辑:admin) 


分享到: 更多
  

热点图文

  • 西南科技大学教授李德书做客“开
  • 首届海峡两岸禹羌文化研讨会在北
  • 大禹故里 活力羌城投资推荐会暨
  • 首届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动开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商业合作 | 广告合作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2011-2015 绵阳企业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6020961号-2

    绵阳企业网 永久域名:www.8160816.com 联系电话:0816-2389618 腾讯QQ:982532733 手机:18780320066

    绵阳企业网部分资料来自相关合作方及互联网,版权所有请勿复制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