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首页 | 加收藏 | 回首页 | 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企业管理 > 企业创新 > 制约中国企业创新的三瓶颈

制约中国企业创新的三瓶颈

发布时间:2011-11-11来源:第一财经日报刘胜军字号:
 

在大力提倡自主创新的今天,“中国制造”在国际上仍被打上了廉价、模仿、质量不高的标签,频频遭到排挤。为什么中国人不善于创新?成为了一个沉重的话题。

 

笔者认为,这固然有国人“不善于”创新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不愿意”创新和“不被允许”创新的问题。

 

“不善于”创新与中国复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深刻的渊源。在儒家思想中,对先人、圣人的话奉为至宝,从而扼杀了国人的好奇心和创新的思维能力。遇到新的问题时,国人习惯于重新诠释经典来寻求答案。教育制度是另一个问题。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体系偏重记忆导向的机械化考试,而忽视学生创造力、沟通表达能力,教学方法上也依赖“填鸭式”方法,束缚了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

 

“不愿意”创新则更多地与制度环境所创造的负向激励相关。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理性的经济人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导向。企业家会追逐最容易赚钱的方法。例如,很多中国企业热衷于搞房地产,是因为“拿地”是房地产行业最关键的环节之一。一旦通过“关系”拿到土地,赚钱就是手到擒来了。

 

创新本质上是一种冒险,如果创新者不能获得冒险的收益,则动力全无。这也是“不被允许”创新看似奇谈怪论却客观存在的原因。对国有企业而言,创新失败个人可能面临千夫所指的巨大压力,创新成功个人所能获得的好处也甚为有限。国有企业这种创新风险-收益的不对称性客观上是“不允许”创新的。从更宏观层面上来讲,电信、石油、金融、电力等领域大型国企的垄断已成为创新的头号公敌。一方面,它们凭借垄断地位可以轻松获得高额利润,创新动力焉存?另一方面,垄断优势意味着不公平的竞争能力,行政性的进入壁垒也扼杀了那些富有创新精神的小公司的生存空间。

 

知识产权保护的缺失是制度环境中不利于创新的另一大障碍。传统上,国人只认可有形资产,对知识产权缺乏认同。中国企业应该从模仿转向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已成为横亘在我国企业创新之路上的一道鸿沟,得不偿失。

 

由此可见,自主创新之路任重道远。如何改进创新的制度空间,通过政府改革不断压缩企业的寻租机会,严厉知识产权保护执法,消除个别行业的垄断,促进自由竞争都是我们需要努力跨越的障碍。

 

 

绵阳企业网

 (编辑:admin) 


分享到: 更多
  

热点图文

  • 好乐商务网与高水蔬菜批发市场跨
  • 专家智慧支持 为好乐商务网发展
  • 好乐商务网与四川禅武养老服务有
  • 四川光友薯业--光友酸辣粉 新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商业合作 | 广告合作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2011-2015 绵阳企业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6020961号-2

    绵阳企业网 永久域名:www.8160816.com 联系电话:0816-2389618 腾讯QQ:982532733 手机:18780320066

    绵阳企业网部分资料来自相关合作方及互联网,版权所有请勿复制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