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首页 | 加收藏 | 回首页 | 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新闻资讯 > 循环经济 > 加快推进食品工业产业发展

加快推进食品工业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2-08-06来源:绵阳日报未知字号:
 

民以食为天。食品作为消费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食品工业作为为人类生产加工制作其生活必需品的产业,必然也是永恒不衰的工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
  
通过多年发展,我市食品工业囊及14个类别的子行业:屠宰及肉类加工、饲料加工、酒的制造、植物油加工、烟草制造、谷物磨制、调味品及发酵制品制造、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其他农副食品加工、方便食品、其他食品制造、精制茶加工、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软饮料制造等;形成了集粮、油、肉、烟、酿酒、调味品、茶叶、禽蛋、奶制品、罐头、速冻食品、方便食品、饮料、食品机械、食品包装等为一体的食品产业链;拥有绵阳烟厂、丰谷酒业、双汇食品、华润啤酒、梅林罐头、光友薯业、清香园调味品等一批优势龙头企业群体和知名品牌;在农业科技方面还拥有在国内地市一级名列前茅的绵阳农科院等一批科研院所。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全市有规模以上食品企业150多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80亿元左右,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5.8%,产业规模在“2+4”特色优势产业中居第二位,产业发展势头十分看好。
  
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全市食品工业也存在许多不足,表现在:总量偏少,总体水平不高;产业链短,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偏低;龙头企业较少,产业带动力较弱;产业集中度不高,特色不突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产业基地建设及其产业发展政策滞后;缺乏明晰有力的产业培育发展的支持政策……如今,这些不利因素成为了制约食品工业发展的“短腿”。
  
市食品工业推进办相关负责人李祖明认为,要做大做强做优食品工业产业,就是要保持势头,补长“短腿”,积极提升“绵阳造”食品的市场竞争力。

加速打造特色产业园区
  
到2015年,全行业工业产值达到500亿元,规模是2010年的2.5倍(2010年为193亿元),行业利税总额达到90亿元……这是我市提出的食品产业发展目标。
  
为此,我市有关部门通过广泛深入调研,提出了“三道策略”。即,重点抓好产业选择、项目建设和区域布局,补长“短腿”。
  
在产业选择上,突出重点,兼顾一般。首先,重点突出抓好能带来高利税,对促进地方财力快速增长有巨大支撑作用的烟草、酒类制造两大子行业。其次,培育发展具有地方传统特色、有品牌基础、以二次加工(或精深加工)为主、能够带来一定效益的区域特色产业和产品。再次,持续稳定发展与农业联系紧密、以农业产业化为方向、以农产品初级加工为主并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农副产品加工业。
  
在项目建设上,全力以赴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加快绵阳烟厂新区30-50万箱生产线项目建设,尽快形成50万箱生产能力,力争到2015年实现产值80亿元以上,产量50万箱;加快丰谷酒业二期建设,力争2015年底全面完成,实现年主营收入50亿元以上,利税10亿元以上;加快华润蓝剑“百万吨饮品”、中粮——老山磨坊24万吨生态饲料等项目的推进,促其尽快竣工投产。
  
在区域布局上,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集中发展区或产业园。以丰谷酒城建设为载体,在松垭镇及其周边规划建设我市白酒产业生产基地和“酒业航母”,形成绵阳自身完备的白酒产业体系和全产业链集聚发展的良性生态模式。按照集中集聚集约集群发展的要求,规划建设以食品生产加工为主的中小企业集中发展区。在其现有的开发区内,结合本地传统特色资源特点,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食品加工工业园,实现当地食品企业有效集聚。“三道策略”为我市食品工业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

做大做强优势品牌产业
  
为推进全市食品工业“十二五”目标顺利实现,做大做强“绵阳造”食品,市经信委根据我市食品工业发展现状、重点,拟定了7大推进举措,以期化解食品工业产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突出重点、分类支持。集中主要资源重点支持烟、酒两大高利税产业。表现为:采取“一企一策”办法,抓好烟厂、丰谷酒业的引领作用,带动产业发展;鼓励绵阳本地二、三线白酒品牌向绵阳白酒集中区靠拢,形成集群发展效应;每年拿出专项经费,全力培育和保护我市名烟、名酒根据地市场。积极支持各地具有区域资源优势的特色产业和产品发展,按照“一县一品”、“一品一特”的发展模式,全力挖掘培育地方食品文化产品。统一规划和建设一批专业化原料生产基地,通过联合、租赁等方式,稳定企业与原料基地的供需关系,形成企业与基地紧密型生产关系。
  
实施集聚发展战略。抓住丰谷酒业松垭基地二期建设启动机遇,加快规划建设绵阳白酒产业集中发展区和名酒名镇一体的“两化”互动发展示范区。借助光友薯业搬迁改造机遇,规划建设食品产业中小企业发展园区。
  
实施品牌和开放发展战略。传承和挖掘绵阳特色品牌食品,将地域环境、资源优势、历史传承与产品有机结合,精心打造具有绵阳文化特色的食品品牌。积极帮助企业申报国家、省名牌产品,提高“绵阳造”品牌食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大型食品企业到绵阳以外设点办厂,开发利用外部资源,扩大企业发展空间。通过参加行业交流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放大营销推广,提高消费者对“绵阳造”食品品牌的知晓度、认可度和忠诚度。积极建立有利于消费“绵阳造”产品的运行机制。
  
此外,市经信委表示,通过加快产业公共支撑平台建设,加快培育“产学研”结合的战略联盟;加大信贷支持,积极帮助中小食品企业融资;建立专门的市级食品工业专项资金,扶持品牌培育;建立统筹完善的领导体制机制,形成推进产业发展合力等来推进食品工业产业的加快发展。
 

绵阳企业网

 (编辑:admin) 


分享到: 更多
  

热点图文

  • 好乐商务网  社科专家支招  助推
  • 创新联合整合聚合优势资源 形成
  • 挖掘丝绸之路文化资源 优势转化
  • 好乐商务网与华胜设计集团签订战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商业合作 | 广告合作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2011-2015 绵阳企业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6020961号-2

    绵阳企业网 永久域名:www.8160816.com 联系电话:0816-2389618 腾讯QQ:982532733 手机:18780320066

    绵阳企业网部分资料来自相关合作方及互联网,版权所有请勿复制建立镜像。